故乡的月,家乡的河,
一头顶着月亮,一头枕着母亲河,
岁月悠悠,日出日落,月缺月圆
READING《枕河记》·内容简介这是一本以故乡雷州半岛母亲河南渡河为大背景的散文随笔集,年3月由“文汇出版社”出版,全国新华书店经销。
南渡河主干88公里长,起源于遂溪县河头镇,横跨雷州半岛,流经河头、客路、杨家、白沙、松竹、雷城、南兴、附城等乡镇,在双溪口出海。下游水量最丰沛的那段,主要流经雷州市22万亩东西洋田,滋润着这个天造地设的天然粮仓。南渡河有四大支流:公和水、土塘水、松竹河、花桥水,流域面积都在平方公里以上,其中花桥水流经我的家乡,绕着我的村庄日夜不停地流,我替它改了一个更富诗意的名字——花溪水。一条河,包括它的干流和支流,可以写它的走向,水质,物产,气候。河两岸有代表性的村庄,民风,民俗,村史,村民,土地。还有关于雷州瓷的历史沿革与变迁。人的观念的蜕变。所有高兴的和不高兴的往事,所有关于未来的美好憧憬。
在这本集子中,南渡河相关文章以及故乡的风物,占了相当的比重,为主打内容。所以我才把集子叫做《枕河记》。集子分为三辑:第一辑,踏波而行:历史穿越现实。主要写南渡河考察报告及家山热土。第二辑,绿野仙踪:意料之外的行走。国内行脚,力图思考山水的文化意蕴。第三辑,无风自鸣:时光隧道的回响。主要是一些文化类散文随笔。湛江市文学界知名作家、评论家龙鸣、宋立民、墨心人等皆给予高度评价。
作者简介陈通,年毕业于广东民族学院(现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现在是《湛江晚报》总编辑,湛江市作家协会主席。职称主任编辑。已出版《春天舞步》《纵览云飞》《鸟语》《蓝色之城》《枕河记》。
兼任广东省记者协会理事,广东省作家协会理事,广东新闻奖评委库成员,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库专家。
认真读一本书枕河记线上研讨分享会故乡的月,家乡的河,一头顶着圆圆的月亮,一头枕着悠悠的母亲河,岁月流淌中,看日出日落,月缺月圆,《枕河记》是一部史诗性的散文作品集,每一个篇章,每一段哲理性的文字,都值得广大读者慢慢品味,反复欣赏,并从中享受文字之美。值中秋佳节,市作协在线上举办一次陈通主席的《枕河记》研讨分享会。现把各位专家学者作家的精彩点评推出,文字里的故乡,母亲河里映出的明月,相互映照,一样美好!
01
龙鸣山水密码与文化意蕴(节选)(一)
他写自家《与都督府毗邻而居》,自幼从不识字的祖母那里接受民间文化的熏陶;写父亲“寻常啖狗肉,笑谈饮蛇血”;写学生杀蛇一条,上百条吐着信子在校园里乱窜,前来寻仇;写东海岛有“乌蛇公”会随女出嫁,盘到米缸里,“出嫁的女孩看见后,会和颜悦色温言软语劝说:“阿公,你回去吧,不要吓到我家里人,我会烧香给你的”,这时,乌蛇就会慢慢爬走(《说蛇》)。读到这些,才让我看到神秘、独特雷州文化的“里子”,如梁启超在其《世界史上广东之位置》一书中所言:“其慓悍、活泼、进取、冒险,于中国民俗中稍可见一特色焉。”直到他写出的哲学意味,我才感到熟悉,说那蛇“用永远爬行为代价,赋予人类智慧”(《说蛇》)。如果说山东是我的家乡,雷州半岛对我来说就是“外地”,文中提到的许多大蛇,都在增进我的见识。在《南渡溯源》一文中:“有的树,枝丫横跨于河渠,每条都扭扭曲曲,不细看,还以为是正在度劫的巨蟒。”《走少榄》一文写道:“在一片残留的原始森林中,有条大蟒蛇,比人的大腿还粗,多人看见它出没,横过小路爬进密林。”这些文字轻松活泼,有的像小说一样跌宕有致,如《一只大石臼》,作者沿着“石臼”这种新石器时代的原始残留,把读者引入一片荒古胜境,与现实生活有了艺术的疏离感。
(二)
与乡愁紧紧缠绕的是那些与人一起走过漫长岁月的树种,如榕树。“它不能做材,亦很少烧火,但能为村民遮风挡雨,保土蓄水,营造一大片绿荫,给炎炎夏天播撒清凉”(《老屋的小叶榕》)。许多村口的大榕树上都挂着游子的乡思,那里有斑驳的童年梦,梦中青绿的山妖和精怪,从爷爷气根一样的胡须里长出来,和孩童们一起挂在树上,吊着、摇着。等孩童长大出去闯世界,许多印象如岁月胶片,慢慢变淡。而大树下的青葱年岁里,一些印象会更加清晰,那里有秋虫鸣叫,有土壤叮咛,有太阳透过树叶,嵌入心中的点点乡愁。人们痛苦,是因为心灵无家,而乡愁,是人们心灵的老家。陈通说:“假如有一日,你没了爱,可是还有乡愁,你倒下的那瞬间,你停止呼吸的那一刻,心身,是向着故乡的,那里才是你灵*的栖息地”(《一般乡景忆雷州》)。
现在或许大概差不多可以描摹一下此君给我的印象了。从外表看,陈通是个薄面君子,皮细而白,沾酒就红。有时虽苦着脸,非关忧愁,是牙痛折磨他。往里走,陈通的幽默出自腠里,前提是敢于自黑,连内心偶尔阿Q一下也不放过。过海关对美国‘检查官’感到不爽,“快步离开窗口的时候,我边走边‘免崽子’、‘龟儿子’地骂开了”(《过海关记》)。如贼走了耍扁担,让人忍俊不禁。再往里,这位老友有一种温润如玉的精神气象。那气象是文化底蕴积淀深厚的表现,是多年诗书蕴养形成的“气自华”。秉此气“提笔乱写”,就像挥动一支笔留下笔划那样自然,是一个文化人随心所欲的文化喷吐。其诗文恰如平缓而淌的南渡河,水中或有“上百斤重的鲩鱼”,而水面依旧平静。静水流深,在日光下“清涟荡漾泛波漪”,斑斓绮纹,皆成锦绣。(作者系岭南师范学院教授、雷阳文化研究所所长)
02宋立民《枕河记》读后(节选)读着《枕河记》里说雷州半岛的南渡河、花溪水、雷州瓷、九龙山……的文字,脑海里“记者散文”的概念日渐清晰。
不同于“学者散文”如杨绛、宗璞,不同于诗人散文如朱湘、艾青,“记者散文”掉不出“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的书袋,也不会“长亭更短亭”地抒情——把文章弄成散文诗。其特色在于“纪实”即“客观至上”,在“夹叙夹议”的“寓情于景”。熟悉的民俗、事件加上虚构的人物,向左走成为小说,如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向右走成为史志,如邓拓的《中国救荒史》——《枕河记》里的《扛着红花溪奔走》《南渡溯源》《寻找九龙山》《仕礼岭之约》《石狗公》,正是对于《海康县志》《广州通志》等史志的散文化稀释。
中国现代散文诞生迟,难度大,成熟早。现代的“小品美文”——即《枕河记》风格的文字,年才正式提出,比的新诗,的小说,的独幕剧都要迟。然而,现代散文一出世就元气淋漓。周氏兄弟、冰心、朱自清、郁达夫……造就了“最有成绩的部门”。而“记者”或者“记叙”类的大拿,自然是周氏兄弟。试将《雷州味道》《一般乡景忆雷州》与周知堂的《故乡的野菜》《乌篷船》作比,将《老屋的小叶榕》《唉,后园》与鲁迅的《秋夜》《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作比,即不难看到有意无意的师承。
媒介融合时代,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