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第一等文字
作者:宋子伟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重要诗人,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他的五律诗,被时人推为“天下独步”。《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被誉为“这才是第一等文字”。
这是一首求荐诗。唐代门阀制度森严,读书人为了进入仕途,常将自己的诗文呈献达官贵人,以求其荐引。但这首求荐诗写得极得体,巧妙运用比兴手法,表达自己不甘隐沦,希望为朝廷有所作为。措辞不卑不亢,绝无一点媚态。
首联点明时令。时值“八月”,湖水泛溢,可见当年秋汛汹涌,一个“平”字,可见湖水涨漫,已溢出堤岸,造成湖水与湖岸相平的景象。洞庭本来就号称八百里,加上这样的浩大水势,其水岸相接、广阔无垠的情状更增浩瀚气势。此时,诗人面对洞庭,极目远望,则不仅水岸相平,而且呈现出水天相接的景象,仰观俯瞰,天空映照湖中,似乎是湖水包孕了天宇,“涵虚”,足见其大,“混太清”,足见其阔。
颔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如此壮阔的湖面,自然风云激荡,波涛汹涌,古老的云梦泽似乎在惊涛中沸滚蒸腾,雄伟的岳阳城似乎被巨浪冲撞得摇荡不已,一个“蒸”字,一个“撼”字,力重千钧,自然的湖泊一下子具有了人类的意识,静态的地理由此取得了飞扬的动势,足见其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和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此联景象开阔,气势雄浑,与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同为咏洞庭湖的名句,被公认是描写洞庭壮观的绝版双雄。有了孟浩然这首诗和杜甫的《登岳阳楼》,“后人自不敢复题也”。
颈联是由景入情,点明诗人写此诗的用意。采用了双关的手法,前句的意思是说自己本想渡过洞庭湖,却缺少舟和桨。诗人以“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而无人接引赏识。后句中一个“耻”字,道出躬逢盛世却隐居无为,实在感到羞耻愧颜的心情。言下之意还是说明自己多么希望被荐识出仕为官。诗句写得很含蓄。
尾联于是向张丞相发出呼吁。“垂钓者”暗指当朝执*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这几句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露痕迹,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
从全诗来看,诗人是“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这里有很深的含义。通过写洞庭湖的恢宏景象,来赞颂张九龄的治国功绩和文学才能。张九龄为人正直,后遭到李林甫的排挤打击,贬为荆州长史,他的诗以格调刚健著称。张九龄看了这首诗,十分赏识孟浩然的才能,从丞相贬为荆州长史以后,就把孟浩然“署为从事”。
作为干谒诗,最重要的是要写得得体,称颂对方要有分寸,不失身分。措辞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这首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色。
在盛唐诗人中,孟浩然是一位终身不仕的诗人。在他人眼里,孟浩然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隐逸诗人。李白就曾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这是诗人李白心目中的孟浩然,也是一般唐人心目中的孟浩然——一位多么倜傥而又飘然出尘的逸士!
其实,孟浩然并非无意进仕,年轻时候的他,虽然生活在家乡的山清水秀之中,但他的内心怀着积极的抱负。与盛唐其他的诗人一样,他也怀有济时用世的强烈愿望。
宋代史学家宋祁《新唐书--文艺列传》和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等典籍,都载有孟浩然巧遇唐玄宗的故事:“孟浩然,襄州襄阳人。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尝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命放还,终生不仕。”
一个天赐良机就这样被他这句“不合时宜”的诗给毁了,孟浩然于是被打发回家,做官的愿望化为泡影。但孟浩然的诗永远千古流传,熠熠生辉。
文/宋子伟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作者简介:宋子伟:男,年考取江苏师院,年在无锡市玉祁中学任教。玉祁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师文学网18名教师作家之一,《中国作家》杂志签约作家、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无锡市作家协会会员、无锡市语言学会会员。年担任江苏省心理教育委员会《校园生活》杂志编委。年,在华东六省一市(上海市)中学生作文竞赛中,无锡市(包括宜兴、江阴)有5名学生获一等奖,玉祁中学就有2名学生获奖,辅导并推荐的学生作品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和获奖的有余篇。出版《三月三》、《芙蓉花开别样红》、《落在宋词里的雨》、《卷起千堆雪》、《润物细无声》《方桥柳影故事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江苏卷《礼社村》。《礼社村》一书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在新民晚报、文汇报、人民代表报、合肥晚报、海口晚报、新华日报、中国土地报、杂文报、中国教育报、教师报、作文报、无锡日报、江南晚报、《代表与人民》、《人民与权力》、《太湖》、《现代农业》、《自由撰稿人》、《福建科学》、《江苏教育》、《教书育人》、《吴文化》等报刊发表的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随笔、杂文等有余篇。一些文章还由文摘报转载。又在语文报、中学语文报、现代教育报、作文报、作文周刊、中学生学习、教育周刊、《语文天地》、《语文知识》、《中学语文》、《语文学习》、《语文教学通讯》、《作文》、《初中生》、《语文世界》等几十家报刊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教学随笔余篇,并多次在全国及省市征文比赛中获奖。并有多篇论文被资料型刊物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