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乔游记从山东东营广饶中国孙子文化园景区获悉,10月1日,受当日为中秋节等影响,景区客流较平时未见明显提升,让运营管理者比较心焦。2日客流增加至余人,过完中秋的人们开始外出旅游度假。三日继续增加至6、7千人,创下“十一”以来第一个小高峰。
孙子文化园景区假期推出文艺节目,增加竞争筹码
东营市其他景区如*河入海口等,日纳客量曲线与孙子文化园相仿,3日达到长假以来的高峰。根据天气预报,4日山东各地普遍降温,对假日旅游市场将产生一定影响,但市场仍将在高位运行。
景区游客多了,带动各条线儿的消费。“今天光牛肉面就卖了多碗,按照每碗25元来算,收入可观。”孙子文化园景区营销总监苗总说,“卖烤地瓜的一天卖了多元,每斤8块钱,买卖忙得摊主根本就烤不出来。”
不太起眼的景区内“小交通”实际很赚钱
火爆的游园背后,首当其冲的需求是“吃”。但是老乔游记采访中发现,就是这个被列入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之首的“吃”字,据估计省内约90%的旅游景区却做不好,放着“刚需二销”的生意不做,白白丧失大约一倍的商机。
很多景区在规划建设中,非常重视景点的打造设计,煞费苦心的造景、编故事,但是对于满足游客基本需求的吃、住、行、游、购、娱,却有先天的偏颇。相比“游”,其他五要素特别是吃、住、购,很大程度上被忽视。
“变脸”川剧绝技被引入景区,增加了游和娱的分量
相比目前尚不具备“吃”服务的景区,已经具备得分为几种情形:被动型——游客来了才知道缺吃少喝,面对外部找上门来的“快餐商”,以收取租金的方式,允许其阶段性在园区内经营餐饮。这种合作模式,景区对餐饮质量并不掌握,在收取租金之后,不得不消化大量剩余垃圾;
主动型——自身已经认识到餐饮的重要性,并且主动参与,推出大众化、低附加值的餐饮服务。目前,包括山东旅游景区第一序列的泰山、曲阜三孔、蓬莱阁以及崂山等著名景区在内,多数推出餐饮服务的景区属于这种情形。较早开发的绝大多数自然山岳型景区,在开发“吃”的二次消费方面乏善可陈,鲜有亮点。
观察发现,还有第三种:增值型。即,餐饮不仅是该景区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营收的重要来源,而且成为其经营特色一部分,明显巩固并拉抬了景区的口碑声誉。在此仅举几例:济南九如山度假风景区,齐河欧乐堡动物王国,临沂沂南县竹泉村景区。
上述三者中,九如山倡导高品质餐饮,与高端民宿并驾齐驱;欧乐堡在全国大型主题乐园类景区中,率先试水餐饮直营,提供具有较高附加值和档次的餐饮服务;竹泉村则通过规划设计,对丽水商街每一个餐饮经营户提出要求,形成不同的竞争特色。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