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行业新闻宣传业务研修班现场。
从海口拉开帷幕,到济南精彩收官,中国交通报社年培训工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作为交通运输行业新闻舆论工作的主渠道、主平台、主阵地,中国交通报社非常重视培训工作,把培训作为推进建设交通运输行业高素质新闻宣传队伍,有效提升交通运输新闻舆论工作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经过几年的打造,中国交通报社培训工作实现了快速发展,在行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持续扩大,品牌效应逐步显现。
年,报社共举办7期培训班,培训学员余人次,培训质量和水平显著提升,赢得了学员们的广泛好评,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1
连通行业搭建交流平台
培训班上,学员们与老师互加
参加中国交通报社举办的培训班,不仅学习到业务知识,还能和报社的编辑记者、全国各地的同行进行深入的交流沟通,收获很大。这是很多学员参加培训的感受。
年参加中国交通报社培训的学员达余人次,涵盖了公路、铁路、水运、民航、邮*、道路运输、城市公交等领域。
报社培训中心积极为学员搭建沟通平台。每次培训班都会安排一次座谈会。座谈会上,学员们踊跃发言,分别介绍各自单位在开展新闻宣传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也谈了工作中面临的难点和困惑。报社相关采编部门负责人会参加座谈,与学员围绕行业的热点问题、如何做好新闻舆论工作进行深入交流,收到很好的成效。
一位学员在给报社的感谢信中说:中国交通报社举办的培训将全国各地的交通人聚集到一起,为有共同语言、相近工作经历的交通人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实践的舞台、“比武”的擂台。通过培训我清楚了如何更好地利用《中国交通报》做好新闻宣传工作,《中国交通报》作为行业领*报纸,可以说是一本丰富的教科书,作为一名交通新闻宣传工作者,要懂得学报、用报,通过看别人“怎么做”来拓宽我们的工作思路,通过看别人“怎么写”来寻找合适的宣传角度,多写多练多尝试,来提高自己的水平。
在为学员创造交流机会的同时,报社还积极为学员搭建成果展示平台,做好培训的延伸服务。在《中国交通报》及时报道培训的情况,并刊发学员的优秀作品,展示学员培训成果。同时,充分利用QQ群、
作为中国交通报社的综合业务部门,培训中心负责组织开展各项培训工作。他们把办好培训班作为立身之本,始终坚持正确方向,从交通运输新闻舆论工作大局出发找准定位,不断提高培训科学化水平,遵循培训的特点和规律,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提高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坚持需求导向,交通运输新闻舆论事业发展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交通运输新闻宣传工作者成长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坚持分类指导,把培训的普遍性要求与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新闻宣传工作者的特殊需求结合起来,增强针对性时效性。
为做好培训课程设置,培训中心做了大量调研,深入了解各方情况,精心设置培训内容。年,中国交通报社组织的7期培训班主题不同,各有侧重,既有面向本报特约记者、通讯员的业务培训班,也有面向行业的新闻宣传业务研修班;既有侧重传统媒体业务的培训班,也有针对“三微一端”新媒体业务的培训班;既有交通运输文化品牌建设与宣传培训班,也有手机摄影及微视频制作技能培训班。
培训内容涵盖了行业新闻宣传各个方面,包括新闻写作、摄影摄像、三微一端、品牌推广、舆情监测等课程,每期培训班虽然内容不一样,但都紧扣交通运输发展大局,结合交通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从基层交通新闻宣传工作的实际出发,从如何把握舆论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有效提高新闻宣传业务能力等多角度、全方位地为学员们进行培训。内容非常实用,针对性强,对基层交通新闻宣传工作人员帮助很大。
有学员表示:中国交通报社培训的可贵之处,
一是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授课老师用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充分回答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作为基层交通宣传工作者,面对受众怎样说话、说什么样的话等新闻宣传中的重大问题。
二是适应了树立行业形象的需求。改革开放40年,我国交通运输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可有些人对我们的行业还是不满意、不理解。不是我们没做好,而是我们没“说”好。可以说,报社培训明确回答了我们为什么要树立自身行业形象、怎样树立行业形象的重要问题。
三是适应了基层交通新闻宣传工作实际的需求。新的舆论环境对基层新闻宣传工作者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培训从专业的角度回答了怎样做新闻宣传、怎样做好舆论引导的关键性问题。
一位学员来信说:我要给中国交通报社培训,点个大大的“赞”。中国交通报社组织的培训是“走心”的。我觉得中国交通报社与全国交通新闻宣传工作者是有心灵感应的,是息息相通的。这种感应与相通恐怕来自于中国交通报社培训中心对时代脉博的准确把握和对交通行业新闻宣传工作的了解与需求的持续
优秀的老师是培训成功的关键。在授课老师的选择上,培训中心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员层次、特点和需求合理选择老师。年,报社培训中心邀请到中央*校、人民大学、海南大学等高等学府,新华社、中新社、上海广播电视台、齐鲁晚报、海南日报、华西都市报等中央和地方媒体,新浪微博、二更视频、梨视频、大象融媒映象网等新媒体的专家进行授课。
中国交通报社高度重视培训工作,社领导亲力亲为,走上讲台给学员授课。在年特约记者、通讯员业务培训班上,中国交通报社*委书记、社长蔡玉贺为学员们分析了当前交通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解读了交通运输发展*金机遇期的内涵,也为大家指出了发现交通新闻的途径。在交通运输文化品牌建设与宣传培训班,中国交通报社总编辑李咏梅为学员们讲授如何更好地感知体验交通文化,并做好交通文化的传承,在国家文化发展的大格局中,彰显出交通文化持久的精神魅力。
优秀的授课教师保证了培训班的质量,他们精彩的授课也赢得学员们的纷纷点赞。
一位学员感慨地说:“听了老师们的课,拉近了我们与新闻的距离,而且感受到了学习新闻的乐趣。老师对学员并没有过多的限制和束缚,大家的想象、讨论、联系是自由进行的,学员占据了课堂的主阵地,但是,学员没有脱离老师精妙设计的运行轨道,结果是圆满的,成功的。老师们循循善诱,传道解惑,我想他们传授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师者的情怀。
4
品质为先服务细致周到
报社培训中心秉承“品质为先,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将学员的评价作为衡量服务质量的最高标准,坚持把优质服务认真落实到培训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个流程,实现服务全过程的实时跟踪,力争把培训做细、做好、做实、做出成效。
为了让广大行业新闻宣传工作人员及时了解有关培训的信息,培训中心年初会制定全年培训计划,并通过报纸、网站、
培训服务工作细小琐碎,然而对培训班是否能够成功举办却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每次培训班前期筹备中,培训中心会制定出详尽的人员分工表,将任务分解,落实具体责任人和完成时限,逐项有序执行,并对培训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考虑应对措施,认真做好应急预案。举办培训班期间,培训中心从教学环境设置、报名接待、食宿安排、学员交流等各个环节都精心组织。如为确保学员吃得可口、放心,培训中心会与宾馆协调,根据各地学员的口味合理安排菜单,并监督食品卫生安全。培训中心还制作了培训班调查问卷,对服务质量进行满意度调查,对学员培训需求进行摸底,并积极征求改进意见。
年几个培训班都出现了报名学员人数爆满的情况,给会务组织、学员管理工作造成极大的压力。面对这些问题,报社培训中心坚持“在服务中突出细心、主动、热情,在信任的基础上提供舒适、安全、方便的服务”的宗旨,不断调整方案,确保学员参加培训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学得开心,优质的服务得到学员们的广泛好评。
交通运输文化品牌建设与宣传培训班上,专门安排了对话环节,邀请中交企协专家陆铮与浙江沪杭甬高速公司、江西高速泰和管理中心、丽水汽运集团以及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天津海事测绘中心四个优秀品牌创建单位的负责人就如何打造文化品牌进行对话。台上嘉宾从行业层面分析文化品牌案例,介绍文化建设基本知识和基层单位创建品牌的经验和做法,结合品牌打造历程做经验交流,台下学员们就有关问题随机提问,形成了积极的互动局面。本来计划两个小时的活动,由*宾发言踊跃、学员提问积极,对话一直持续了三个多小时。
为提高对媒体融合发展的认识,在新闻宣传业务实践交流会期间,报社培训中心组织学员来到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融媒中心,对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中央厨房”进行实地走访。
工作人员现场演示了“中央厨房”的舆情分析、传播效果分析、*务服务、18个地市*报联盟等板块内容,并对大河云融媒体平台软件系统进行了详细地讲解。“中央厨房”是一个媒体融合的监控、决策、协调、调度平台,为新闻管理和决策提供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及应用;把应用软件系统的功能表现化、把新闻采编流程的控制可视化、把分别决策的媒体一体化;实现媒体业务的一体化指挥调度、一体化内容生产、一体化审核发布、一体化统筹管理。
通过参观学习,学员们了解了“中央厨房”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新闻生产流程,为媒体融合过程中提升编辑记者业务水平积累了经验。
交通运输行业新闻摄影及手机摄影技能培训班上,金俊老师主讲《手机摄影实用技巧》。课程一开始,金俊就建立了学员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