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隐忍
文/刘继斌
几天前与朋友一起聊天,期间有一位讲了一个小故事,觉得很受启发。
他说自己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老师问班里的同学,杜甫是怎么死的?大家都异口同声说是饿死的,可是老师说不对,杜甫是胀死的。
大家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于日常所学的知识,人们都知道杜甫一生穷困潦倒,饱受颠派流离,没有正儿八经的过过几天好日子,就连课本里的插图,画的的也是一副瘦骨嶙峋、贫穷寒酸的老人形象,生平介绍里还说过他的小儿子因为贫穷与饥饿而夭折,就是这样家境的一位诗人,怎么会是胀死的呢?
看见大家饶有兴趣,朋友不紧不慢说出原由来。
原来杜甫在一次远游时,有朋友设宴款待他,因为受饿太久,饭局中的杜甫饥不择食、吃了太多东西,就被胀死了。
听到这里,在座的人都被这不知真假的故事逗笑了,可是细论起来,觉得确实又有几分道理。
一个人,于生存的权利都不能够得到有效保障的时候,他还要什么体面,何谈尊严与风雅,就算是历史上伟大的诗人,也逃不过被命运摆布、捉弄的残酷,竟在“吃饭”这件小事上折了腰。这个世界上,总有你不喜欢的人,也有你不想干的事。但是为了生存,都要装出喜欢的样子来,哪怕对方是坏人,干的也不是什么好事,但还是要接受和面对,即使是不为虎作伥,但也要与其共生、共事。在悲情的世界里多情的活着,活着是前提。在不喜欢的人面前折腰摧眉,在做违心事时强颜欢笑,不是为了其他,仅仅是生活所迫,所以隐忍,便成了生活的常态。没有谁,愿意为对方毫无理由的付出,也没有谁,会正真为对方设身处地的着想,即使是与杜甫处在同时代的诗仙,也没有在“千金散尽还复来”后施舍一把,为自己的伙伴搭草屋一间,送米三斗。当然,混迹江湖一生,诗圣本人也并没有找到有效体面的生存手段和发家致富之道,怀才不遇成了诗人的常态,隐忍更成为诗圣生活的常态。现实就是如此,更多人,更多的时候,不能够完全掌握自己的命运,所以总是要情不情愿的一直隐忍下去,因为人活着,总要有一口饭吃。怀旧诗人刘继斌,男,年生,甘肃天水张家川县人。有诗歌、散文见于《中国诗界》《关雎爱情诗》《海口日报》《天水日报》《天水晚报》《关山文艺》等,部分作品入选《中国百年新诗经》《第二届“曲江楼观杯”全球华语散文大奖赛优秀作品集》《甘肃省公祭伏羲大典三十周年祭文集》等选本,曾获西南大学新诗研究所“新诗百年·百位网络最给力诗人”,甘肃省公祭伏羲文征稿二等奖,天水市“为家乡代言,为天水点赞”征文优秀奖,《关山文艺》年度精品佳作奖,张家川县文联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二等奖,天水市委网信办“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征文二等奖等。
继斌杨柳依依,春风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