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晚报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余光中乡愁主题学习资源
TUhjnbcbe - 2021/4/13 15:59:00

著名诗人余光中年12月14日因病去世,享年90岁。

年12月,余光中先生曾接受长沙晚报的专访。

余光中:一首《乡愁》穿过台湾海峡,也穿透人心

周娟

他是艺术上的多产者,左手写诗,右手写散文。他的作品风格不一,其诗风更是因题材而异。一首《乡愁》穿过台湾海峡,也穿透人心。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诗歌意象伴着很多游子成长。在晚报的橘洲副刊版面,你经常可以看到他的作品。透过我们,你会发现:海峡太浅,中华文化根深,谁也无法阻断文化血脉。

年9月19日,长沙,秋雨如丝。71岁的台湾诗人余光中站在岳麓书院的讲坛上,眼角微润。望着台下近四百位慕名来听演讲的读者,他怜惜地说:“风也听见,雨也听见。我非常感动有这么多朋友冒着风雨来岳麓书院听我的演讲。下面看起来,好像一个盛开着青色、蓝色花朵的花园。我这一生的演讲从来没有这样一个场面,可以说,这一定是将来最值得记忆,也最值得向我的朋友和学生来形容的经验。”

“雨来了,雨来的时候瓦这么说,一片瓦说千亿片瓦说,说轻轻地奏吧沉沉地弹,徐徐地叩吧挞挞地打,间间歇歇敲一个雨季……”

——《听听那冷雨》

十几年前长沙的那场秋雨,让余光中感受到了长沙人民对他的热情——几百位读者尽管身穿雨衣,但秩序井然,大家兴致勃勃地站在雨里,等待着即将到来的文化洗礼。余光中演讲了两个小时,虔诚的读者就在雨里站了两个小时。演讲结束,意犹未尽的读者们簇拥着余光中请他签名。因围观者太多,考虑到余光中旅途辛劳且年事已高,组织方欲上前劝阻,余光中却说:“这一次如果不一一给听众签名,我将负疚一辈子”。

温文尔雅、学贯中西、博闻广记、心怀慈悲,这是余光中首度访湘留给长沙人民的印象。

余光中爱读者,爱听众,他不愿意辜负任何人。再大的风雨,也阻拦不了这场文化盛宴的进行;索要题字的人再多,他的字永远工工整整。

那天,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我有幸在千年学府岳麓书院聆听余光中先生畅谈“艺术经验的转化”。余先生外表儒雅冷静,演讲起来却豪情万丈,台下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说起余光中,不得不提《乡愁》这首诗。年1月21日夜晚,余光中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思念祖国亲人,诗情澎湃,仅20分钟,《乡愁》一挥而就。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乡愁》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包括地理、历史和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也道出了众多海外游子的心声。

宁静的深夜你听,河口隐隐传来海啸,而河源雪水初融,正滴成清细的涓涓,再长的江河终必要入海,河水不回头,而河长在。

——《七十自喻》

余光中说:“我把生命比喻为一条长河,像长江一样,最后一定会汇入三角洲,出海口,可是回顾起来,有很多支流来会我,像湘江、汉水这么多,然后在很安静的晚上,我也会想到当初,我的源头是怎样。”

作为华文世界的文学大师,余光中历经半个世纪的创作而艺术生命长青,年华虽老但赤子之心犹在。

纵观余光中的人生历程,不难看出他一路的辗转和漂流。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年10月21日生于江苏南京,在秣陵路小学读书(原崔八巷小学)。年,19岁的余光中考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年,20岁的余光中发表第一部诗集。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年毕业。年,余光中与覃子豪、钟鼎文等人共创“蓝星”诗社。年,余光中开始在大学任教,与范我存女士结婚。年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历任师大、*大、台大教授以及美国科罗拉多州寺钟学院客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等。

余光中的人生羁旅既有痛苦的逃难,也有主动的选择,这使得他的诗歌题材相当丰富。在长期的流浪和漂泊中,在中西方文化的不断碰撞中,余光中以中国传统文人忧国忧民的意识,对中华同胞怀着血浓于水的深厚感情。

在文字表达上,余光中的文风因题材而异,表达信念及理想的文字铿锵有力,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则细腻缠绵。

一个岛,算不算你的家?一眨眼,算不算少年?一辈子,算不算永远?

——《江湖上》

余光中在意象世界里反映现实,在现实世界中反醒人生,在文学领域独树一帜。作为长沙晚报读者最喜爱的诗人,《长沙晚报》对余光中的动向一直很

1
查看完整版本: 余光中乡愁主题学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