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变废为宝”的魔术,手持怪拍成为第26届世乒赛中国队成员。他有“点石成金”的魔术,麾下的弟子一次次登顶世界冠军。他还有一双慧眼,坚定地看到队员身上的巨大潜力。
乒坛“魔术师”张燮林已经79岁了,声音洪亮、思路清晰、目光如炬,早已退休的他,今年欣然加入国乒参谋组,为保持国球荣耀倾心付出。
图说:张燮林与记者合影新民晚报记者陶邢莹摄
少一个气象员多一个运动员
记不清,有多少块球拍被爷爷劈碎。记不清,有多少次比赛险些失之交臂。乒乓球,在孩提时代的张燮林心中,便播下了种子,注定了他将这一生都奉献给乒乓事业。
弄堂里,两块洗衣板拼一起,菜场里,闭市后的台子上,就成了张燮林和小伙伴的一方乒乓乐土。自称“野路子”的他,五年级时就在学校里组了个队,取名“红旗队”,建队还要去教务处开证明、敲图章,这是件很光荣的事。
“每逢周末,我总在人民广场附近的几家乒乓馆打球,看到上海滩大名鼎鼎的余诚打削球,就觉得那动作真优美,于是我改练削球。”考中学时,张燮林想选一个球台多的学校,但那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再加之爷爷反对他打球,劈碎了好几块球拍,心灰意冷的张燮林决定放弃乒乓。
恰逢西安市气象干部学校招生,而气象专业在当时是新兴专业,看起来很有前途,被录取的张燮林决心好好念书。思来想去,他还是带上了球拍,但被压在了箱底,他从不拿出来看,就怕睹物思球。
发小周同学和张燮林一起考入那所学校,他在西安青年会的乒乓房里,看到业余高手摆擂台,就得意地告诉他们,“你们都不是张燮林的对手!”张燮林是谁?业余高手们都笑了,“你叫他来打,输了请你们吃一周的鸡丝面。”
“我都夸下海口了,你就给我个面子吧。”在周同学的软磨硬泡下,张燮林这才决定“复出”。结果一天车轮战下来,所有人都成了他的手下败将。
校长知道后,给张燮林报名参加了西安市的一个乒乓赛,张燮林一路打到决赛。不过,当地观众当时还不认识他,只见对手来了,现场一阵骚动,原来,那个人在当地家喻户晓。不过,打了没几个回合,对方便摸清了张燮林的路数,自知不是对手,两人也不管胜负了,你削我攻,我攻你削,为观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的对攻大战。
图说:张燮林在年中国乒乓球大奖赛上新民晚报记者周国强摄
不当四级技工要当冠军球员
张燮林回沪后进入上海汽轮机厂技工学校,一边读书,一边参加业余比赛。每年,上海体育宫搞两场全市比赛,比赛日当天,张燮林下午三点离开学校,倒好几部公交车去赛场,晚上回家,次日一早再回到工厂,他一点也不觉得辛苦。
不过,父亲站出来反对了,读书没读好,还倒贴路费,瞎折腾。父亲让他弃权,同学听说了,赶紧来家里帮他求情,说对方是上海滩的削球名将冯浩,如果张燮林赢了,就可以继续打下去,输了就被淘汰,“这是决定他命运的一场球!”父亲这才答应放他走。结果,张燮林赢了,后来,父亲还自己买票去看过他打球,现场观众为儿子球技喝彩的场景,感动了他,他便不再反对了。
张燮林的比赛还引来了著名漫画家张乐平的围观,他请张乐平在球拍背面画了“三毛”,不过令他至今遗憾的是,后来因为反复粘胶皮的缘故,“三毛”被覆盖掉了。
进入上海汽轮厂工作后,张燮林被分在了镗床车间。年的一天,师傅突然通知他,“小张,你拿上脸盆、牙刷,去市体委报道,迎接第一届全运会。”也正是从那时候起,张燮林和徐寅生等名将成了队友。
不过,成为专业乒乓球运动员的道路,依然障碍重重。全运会前,工厂发了一则通知,给张燮林两条路,要么回厂工作参与技术评定,要么离厂打球。张燮林情绪十分低落。上海队领队来看他,对他说了一句令他终生难忘的话,“上海找不到第二个张燮林,但四级技工一抓一大把。”
张燮林终于正式踏上了专业乒乓球运动员的道路,辞职加盟上海队。年第一届全运会,他和徐寅生等人代表上海队站上了男团冠军的领奖台。
图说:张燮林运动员时期的英姿中国乒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