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给患者检测血氧
开篇语
群众在哪里,基层服务就延伸到哪里,新时代的海南故事就在哪里。春节临近,本报今起推出“新春走基层”栏目,组织编辑记者深入基层一线,深入群众生产生活,积极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通过撷取鲜活的素材,发掘真诚的故事,采写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报道。
“辖区有需要吸氧的居民,都可以让医生评估后免费吸氧。”昨日上午10时许,在海口市美兰区人民街道人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陈爱荣用指夹式血氧仪为患者检测血氧浓度。前段时间,该中心的发热门诊迎来就诊高峰,自述胸闷气短的发热患者也随之增多,医护人员忙得不可开交。
社区医疗机构提供免费氧疗
“来这里就诊的患者,检测血氧的虽然多,但需要氧疗服务的很少。”陈爱荣说,4日,一名年近八旬的阿公咳嗽超过10天,有慢性支气管炎和缺氧表现,疑为新冠感染后的症状,她为阿公检测时发现其血氧饱和度仅为65%,随后为其提供吸氧,但其血氧饱和度一直没有变化,最后只能医院就诊。“患者就诊时只要有胸闷或50岁以上有咳嗽症状,我们都会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给他测血压和血氧,血氧饱和度低于95%都会为其提供免费吸氧服务。”
该中心护士王恒月告诉记者,因为方便,附近许多居民不舒服都会先来社区就诊。该中心原配备有10升氧气瓶8个,去年12月30日卫健部门又配备了1个10升氧气瓶和3个40升氧气瓶。
据了解,近期新冠病毒在海口快速传播,60岁以上老年人是感染新冠病毒后引发重症的高危人群,特别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在感染新冠病毒后,有些老年人,特别是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肿瘤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由于反应迟钝,对缺氧不敏感,在严重低氧时不会胸闷、气短、喘憋,但实际上是“沉默性缺氧”,容易被家人忽视。等发现时往往已经造成肺部损伤,严重者甚至因急性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为降低老年人呼吸系统重症发生率,从去年12月30日起,海口市及各区疫情防控指挥部陆续向全市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投放个指夹式血氧仪、个40升及个10升氧气瓶,为65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血氧检测和氧疗服务。
发热患者高峰期医护相继感染
当天上午,前来人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患者并不多,仅有10多人。“现在高峰期过去了,这几天发热患者减少了。前段时间看病的人比较多,特别是发热患者,排着长队等待就诊。”在就诊高峰期,陈爱荣主要负责在发热门诊接诊。她说,从去年12月21日开始,该发热门诊的患者增多,平均每天约有50名发热患者,到了月底开始慢慢减少。这些患者大多是感染了新冠病毒,症状明显,有些在家吃了几天药仍不见好转便来就诊。
王恒月告诉记者,平常该中心发热门诊一天也就接诊10余名发热患者,前段时间平均每天接诊发热患者50人左右,是平时的三四倍,最多一天接诊七八十人。“目前我们中心的门诊有3名全科医生,一名负责普通门诊,一名负责发热门诊,另外一名负责轮班,还有5名专门负责门诊输液的护士。那段时间根本忙不过来,特别是发热门诊,医生和护士都是高强度运转,普通门诊医生和护士也会过去帮忙。”
“我们的医护人员大多感染过了。”王恒月说,因为人手不够,门诊又正是忙碌的时候,大家都是烧一退就来上班。她目前怀孕7个多月,上个月下旬也发烧了,在家休息了3天就复工了。
■记者手记:
“我不能倒下我还能顶住”
近期,随着疫情防控措施调整,阳性感染者数量上升。作为抗疫“最前线”,在高风险的环境里,不少医护人员纷纷“中招”,尤其是急诊和发热门诊人手紧缺。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等,落实分级诊疗,在服务保障群众健康的最前沿,纷纷发挥作用,在“家门口”为群众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全力守护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些“最基层”的医护人员同样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虽然感染了,但他们的心中都有一股倔强:我不能倒下,我还能顶住。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我们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记者钟起的文/图)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发至邮箱newmedia
xxcb.cn,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内容;yuanshipeng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