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晚报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为什么楼市是城市兴衰的晴雨表
TUhjnbcbe - 2023/6/11 20:41:00
北京看白癜风那家医院最好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department/

撰文

维舟中欧商业评论首席评论员

吴歆彤CEIC中国宏观经济高级研究员

责编

施杨

楼市冷暖背后的中国城市

虽然楼市的起伏在过去一些年里也是常有的事,但今年格外寒冷,可能每个人都多多少少听说过这样的事:买好的房子,还没交房,房价已经跌去了几十万,但不仅自己贷款还得交,而且就算想脱手都没人接。

像这样的处境,很多人都是头一回遇到,但除了自己的直观感受,可能并不清楚究竟有多“寒冷”。借助环亚经济数据(CEIC)整理的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交易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这一轮的楼市遇冷是实实在在的:始于年秋季的史上最严房地产调控,叠加上疫情防控因素,从今年2月以来,大部分城市的房价都进入了下降区间。

不仅如此,这一下跌趋势正在各城市中快速扩散:今年年初,70个城市中,仅有20个城市新房价格同比下跌,而7月这一数字已经达到了48个,占比高达69%。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疫情前的年,70个城市每月平均仅有0.67个城市新房房价同比下跌。

◎数据来源:各地统计局CEIC

70个大中城市范围:

一线(4):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二线(31):天津、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宁波、合肥、福州、厦门、南昌、济南、青岛、郑州、武汉、长沙、南宁、海口、重庆、成都、贵阳、昆明、西安、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三线(35):唐山、秦皇岛、包头、丹东、锦州、吉林、牡丹江、无锡、徐州、扬州、温州、金华、蚌埠、安庆、泉州、九江、赣州、烟台、济宁、洛阳、平顶山、宜昌、襄阳、岳阳、常德、韶关、湛江、惠州、桂林、北海、三亚、泸州、南充、遵义、大理

二手房市场表现同样疲软,今年7月,70城中有61城的二手房价格同比下跌,占比高达87%。从年秋季以来房地产交易的状况来看,二手房受*策调控的影响更大,这既是因为市场对相关规定的反应和买房者对新住宅的偏好,恐怕也是因为土地财*使得各地城市更愿意激励新地产的开发,而抑制二手房的交易。

不过值得说明的是,尽管价格同比普遍下跌,平均来看,降幅却是有限的。7月份,三线35城房价平均同比下跌3.34%,降幅较上月的2.94%进一步扩大。同期,二线31城房价同比仅下跌0.5%,而一线4城房价仍保持正增长,同比上调3.1%。

◎数据来源:CEIC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可能是头部城市受到此轮房市下行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市场层级较低的城市,受到的冲击更大。不过,考虑到上一轮年秋冬的调控中,一线城市下降更剧烈,这似乎也表明,近几年来一线城市受到了更严格的管控,而三线则相对宽松,以至于更容易出现供过于求的过热现象,当市场需求萎缩时,所受到的冲击也就更大。

由于国家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划是在落户、批地等方面严控超大城市的规模,避免出现“城市病”,同时鼓励发展小城镇,因此近几轮房地产调控的基本规律之一,就是调控的力度上一线最严,依次往下,而放松时则是从底下三四线开始,一线最后才会放开。在这种情况下,一线城市房价的高企可说是“供不应求”,想买的人很多,但供给太少;而往下去则状况相反,市场其实没那么大,但却因为管控较松而盖了超出本地市场需求的房子。

陆铭、陈钊在《大国治理:发展与平衡的空间*治经济学》一书中研究得出结论:国内为了扶持内地二三四线城市,将用地指标更多配置在人口流出的欠发达地区,结果是扭曲了市场,“本身就是严重的资源空间错配”,结果是大量新城建在人口流出地,投资回报不高,地方*府债务不断累积,而一线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土地和住宅供给不足,抬升了房价。

尽管平均来看,国内城市房价并未出现价格大幅下降的情况,但成交量同比却收缩了很多。根据国信披露的65城新建住宅交易数据(与国家统计局的70城范围不同),7月份新房交易量平均同比下跌36.4%,此前的4月份,交易量一度同比下挫超过50%。

◎数据来源:CEIC

更重要的是,人们的心理预期已发生了重大变化:根据城镇储户问卷调查,年春,全国有近37%的城市居民预期下一季度房价将会上涨,但到年秋本轮调控开始时已跌到只有1/4,而在上海封城之后,今年6月这一指数已降到了五年来的最低,仅为16%——这还是在河南爆雷之前的,现在很可能又已创下了新低。

房子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难免“追涨杀跌”,因为人们之所以愿意掏空“六个钱包”来买房,并不一定只是因为住房的刚需,也需要一种对未来的乐观预期:如果你觉得房价会继续上涨,那么这就是包赚不赔的投资保值手段,甚至唯恐买迟了;反过来,如果失去了这种预期,那么退潮是不可避免的。

交易量的萎缩,不仅是因为想买的人少了,也是因为愿意卖的人也少了。就像我周围的不少朋友,总觉得现在卖就是纯亏本,反正也不着急用钱,不如再等等;而买房的人则预期还有可能再跌,在这样对未来的不同预期之下,结果就是市场的疲软。

毫无疑问,这一轮的房地产降温、一二三线市场房价走势的不同表现,都证明调控的“有形之手”仍是影响楼市的重要因素,楼市要回温,“放松调控”肯定也是相当关键的先决条件之一,各地近期也确实在推出五花八门的各种购房奖励*策,尤其是在相对宽松的三线城市:

山东聊城:青年人在主城区购买首套住房,财*给予5万元购房消费券;湖北襄阳:高层次人才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上限万元;河南周口:居民购买一套房已结清贷款的,第二套住房首付按首套执行;浙江绍兴越城区:购买新房给予商业贷款第一年利息额的15%贴息。

类似这样的,各地还有很多,但问题是,尽管这样变着法地刺激,但市场并不见起色,这首先是因为真正需求较多的一二线城市仍未松动,更重要的是:当下正面临着全新的局面,“放松调控”已经成了楼市回暖“必要但不充分”的条件,仅仅这么做已经不够了。

自年住房商品化改革以来,国内商品房均价在20年间涨了4.2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这有诸多方面的因素,比如缺乏投资渠道(股市不景气时,更会鼓励热钱涌入楼市)、急骤的城市化进程、人们改善居住生活的热切愿望,但最重要的一点,说到底是人们手里得有钱买房,而这不仅仅是当下全家人手里的钱,还包括未来一段时间内对自己的收入预期,要不然拿什么来还贷?

因此,楼市要反弹,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是当地经济的回暖。在疫情防控之下,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赚钱不易,更不敢做长远的投资规划或大件的消费,确保现金流的稳定才是王道,这种普遍的心态势必打击人们买房的信心,甚至连“刚需”的房子都可能会推迟或观望。说到底,以前往往是靠楼市来救经济,但现在要“救楼市”,根本上得先“救经济”。

哪些城市更值得看好?

这一波的楼市兴衰,很可能带来的一个深远冲击是:加剧已有的城市分化。虽然这一分化的迹象在年房地产牛市的时候就已出现,但在现在经济下行、楼市降温的大环境下,基础较为薄弱的城市会率先挺不住,而那些底子较好的城市更有可能熬过来,成为人才、资金的避风港,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所有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中,最先值得注意的是郑州,毕竟这是今年楼市爆雷的震中。那么为什么是郑州?郑州的爆雷究竟有多大的代表性?——换言之,郑州的问题是否意味着其它城市也会迟早爆发类似的问题?

◎数据来源:CEIC

从近年新房成交的数据来看,郑州的房地产市场确实早就过热了。年,郑州每月成交的新房高达套,这个数字在所有70个城市中位列第一,超过了武汉(套)、上海(套)、成都(套)、杭州(套)、广州(套)、北京(套),考虑到它的人口规模和经济体量,这是一个令人惊诧的突出表现。在巅峰的年11月,郑州单月新成交的新房竟高达套!

在本轮房地产调控开始后,郑州的楼市已经开始逐渐降温,和年新房成交量分别同比下降11%和29%,今年1-7月更是暴跌48%——这种加速不仅说明了调控的成效,也证明当地内需已经乏力。

不过,尽管如此,今年月均新房成交量仍达到套之多,略低于杭州(套),但超过了广州(套)、南京(套)和北京(套)。从我之前对郑州的实地了解来看,这座城市对河南省内外的1亿多人来说仍是最好的选择之一,也正是这样的预期在支撑着人们继续涌入郑州寻求生活的改善,这是郑州渡过难关并实现城市转型最重要的压舱石。

今年以来,虽然房价负增长是各地普遍且持续的现象,但仍有少数城市在个别月份出现交易套数同比正增长。7月份,仅有上海、成都、武汉月交易量过万,分别是、、套。成都尤其是一线城市以外新房成交最活跃的城市,在二手房成交方面,国信披露的45城数据中,在上海数据不可得的情况下,7月份成都一骑绝尘,当月成交了套,遥遥领先排在第二的南京(套)。

◎数据来源:CEIC

上海的楼市一向相当坚挺。年每月平均成交新房套,年初受疫情影响明显下滑,此后虽然年秋开始楼市调控,各地房价逐渐下降,但-21年上海的新房成交量还分别增长了2%和26%,明显地逆势上扬。

今年春的封城对上海房市冲击巨大,3月初疫情爆发,3月28日全市封城,到6月1日正式解封,结果是这三个月上海只分别成交了套、套和套,比去年同期分别暴跌56%、94%和91%。然而,如果刨除这三个月,那么上海今年另五个月平均每月新房成交仍达到套,甚至比去年全年平均的套还高出1%,可说迅速回温。

实际上,从去年起,上海就已悄悄放宽了落户*策,尤其是“五大新城”规划的公布,标志着上海正式加入城市之间的“抢人大战”,封城之后为了加快复苏,则肯定推动了上海迈出更大的步子。如果想落户上海,这两年可能是最好的时机。对很多人来说,在一线城市买房是一举三得:既可自住,也作为投资手段,但由此在当地落户或许才是更具吸引力的。

◎数据来源:CEIC

深圳本来一向是中国楼市周期的领头羊,、和年这三波楼市有一个共同的轮动逻辑,就是从深圳开始,随后是广州、上海、北京,然后带动二线城市,最后波及三四线城市,然而到今年,深圳楼市却呈现出一线城市中少有的低迷。

和年,深圳每月新房成交平均值分别是套和套,同比增长20%和15%,堪称蓬勃发展,但今年前八个月仅为套,同比大幅下滑37%,且几乎每个月都在下滑,6-7月好不容易稍有起色,到8月再次下跌56%之多。论二手房,深圳的状况甚至更为惨淡,7月仅成交套,8月仅成交套,而上海二手房近年来平均每月成交多达2.3万套,北京也达到1.4万套。

为什么深圳楼市受到的冲击如此之大?这其中的原因之一是,一线城市中,深圳是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比例特别高的城市。根据统计局数据,年深圳户籍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仅为33%,远低于同期其它一线城市(北京64%,上海59%,广州53%),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在调控*策背景下炒房客退潮后刚需不足。

◎数据来源:CEIC

虽然今年初深圳迅速及时的封城一度为它赢得了很好的口碑,甚至被赞誉为“中国城市真正的天花板”,但深圳一轮轮的硬核防疫虽然避免了上海封城那样的停摆,但也难免影响经济活动,尤其是它作为一座依靠外来移民撑起来的新兴城市,原本就更需要人力和资本源源不断地流入,当这种流动受阻碍时,深圳可能比其它城市更为脆弱。

这也意味着,深圳虽然因为相当多的工作机会而吸引无数人才涌入,但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的成交量都显示,很多人并没有打算在深圳安家。年人口普查显示,深圳常住人口高达万,只比广州(万)少6%,但今年7-8月,深圳新房分别仅成交套和套,而广州高达套和套,几乎是其两三倍。并且这绝非新现象:年以来这四年,广州平均每月新房成交套、套、套,今年1-8月平均也有套,分别比深圳高%、%、%和%。

虽然口号说“来的都是深圳人”,这座城市也被看作是“打工人的天堂”,但现实的数字表明,很多人才来到这里是为了赚钱,但或是不能(比如房价太贵),或是不愿,他们没能真正在这里留下来安居乐业。这种“大进大出”的模式或许一度也能为深圳招来源源不断的劳动力,却不怎么需要为他们考虑养老,但可想而知也不利于人们发挥出全部潜力,因为如果他们不能安定下来,无法为当地生活做什么长远规划,当然也就谈不上为这座城市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在这一轮楼市冷却之后,更多人也会回归理性,既然如今赚钱不容易,去哪个城市生活、买一套什么样的房子,当然也就更值得再三掂量。从目前来看,一线城市的房地产调控和落户*策仍会相对较紧张,三四线城市则可能工作机会和楼市需求都不足,成都、武汉、苏州、杭州等二线城市对很多人来说,也许机会更好。

当然,这最终仍取决于当地提供什么样的公共服务、以什么条件和态度来吸引外来人才,这甚至可能成为决定未来十年国内城市兴衰的一个真正关键。因为如果土地财*难以为继,城市的发展就得回归“人的城市化”,毕竟只有人才能推动产业发展,带来健康的税收结构,这将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越是能吸引到人才流入的城市,将越有能力改善城市生态,这又会反过来吸引到更多更高端的人才。从这一意义上说,不仅楼市是城市兴衰的晴雨表,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也将决定楼市的兴衰。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什么楼市是城市兴衰的晴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