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那央湿地稻田旁含苞待放的荷花。
“我希望通过相机记录下家乡的美,让更多人爱上它、保护它。”哲断,海口乃至海南摄影爱好者熟知的大咖,从年开始几乎走遍了海南的市县、乡镇,用相机记录下这个岛屿的人物、山水和花草,仅羊山湿地周边的图片就有20多万张。因他分享了大量记录海南风土人情的图片,被网友们称为“哲断蓝”。
“每每见到海口周边的湿地,心情特别激动。”哲断说,50年前少年的自己,正是生活在湿地的怀抱之中,当年住在海口公园附近,大雨台风过后,孩子们第一件事就是拿水桶到离家百米外的河沟抓鱼抓虾。
湿地不仅要有水,更要有草木、鱼虾和昆虫。在哲断拍摄的几十万张照片中,被精心分为人物系列、古桥系列、昆虫系列、荷花系列等,这些也构成了这位摄影师眼中的海口湿地模样。
保护自然尊重湿地
蛇桥上耕作归来的村民。
在哲断的照片中,有在稻田辛苦收割的老人,有背着箩筐去地里耕作的农妇,有赶着牛儿踏着古桥归来的顽童……一幅幅,一组组具有浓郁海南人文风情的图片,犹如悠悠岁月的锻造,将海南的乡村井巷、海港渔船中的平民百姓,栩栩如生展现在大家眼中,充满着浓浓的烟火味。
走过的路越多,拍摄的照片越多,哲断也越来越意识到湿地的重要性。他在用相机记录下羊山周边居民的生活状态和人们在湿地中劳作的状态时,看到湿地被破坏,非常痛心。
*牛从沃宋古桥上悠闲归来。
近年来,随着*府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湿地保护的力度也逐年提高。年,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和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获国家林业局批准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海口还入围了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遴选认证名单。对于海口的湿地保护和修复,哲断越来越有自信。他认为,在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的建设中,我们应该尊重湿地,尊重自然,尊重湿地周边的居民,真正还湿地于民。
遗落石桥流传于世
在哲断的照片中,最多的要数遗落在湿地各处的古石桥。“桥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一个地方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渗入到当地人的生产生活、出行和经济发展中。”哲断说,每每在湿地中发现一处古石桥都会异常兴奋。在拍摄时,他还会综合考虑光线和环境,往往为了拍出最佳的照片,要去好几次。
“我会询问当地人这个桥什么时候搭建的,有什么历史和典故,现在还有没有在使用。”如果古桥还使用,哲断会在旁边等候最佳的拍摄时机。在他的古桥照片上,有农妇挽着竹篮耕作回家,有*牛悠闲踏过,还有儿童放学一路奔跑回家。
他喜欢用文字记录下这些古桥,在他的古桥美篇里是这样描述这些古桥的。庵堂桥:位于海口市三门坡镇谭文墟程村,采用玄武岩青石建成。原是便于南面的文多村等旧州一带村民,与北面的程村等村民相互来往,也是从旧州方向往谭文古墟的必经之路。犘桥:梧大村有座百年历史的用火山石造的古桥,当地人称为犘桥。海口羊山地区的百姓把*牛简称为“犘”(音má),水牛简称为牛。当年桥下的河水很急,为了使*牛能过河,建造此桥。
被记录下来的还有仁南石桥、新坡续龙桥、龙塘蛇桥等。“海南现存的古石桥不多,这些遗落在湿地里的古石桥都很有特色,包括建造特色和人文特色,值得回味。”哲断希望通过相机,将湿地里这些历史古迹保存下来,流传于世。
湿地精灵记忆乡愁
在龙婆西湖庙拍摄的甲虫。
“有湿地就会有昆虫、有动植物,它们是湿地里的精灵。”哲断说,小时候他住在海口公园附近,周边是农田和沼泽地。现在的大同路、义龙路等附近也都有河沟,海口犹如“江南水城”。所以哲断自诩,自己从小就生活在湿地的怀抱之中。
“一到台风天下雨天,雨停后家家户户的孩子拿着水桶出家门去沟沟壑壑里抓鱼抓虾。”哲断告诉记者,当时海口公园的树多昆虫也多,树上有颜色鲜艳的象鼻虫,隐藏在树上的黑色甲壳虫用火烤后吃起来特别香。“每每想起这些,觉得大自然给人类带来无穷的乐趣,在湿地中的生活也是我最深的乡愁。”
那央湿地盛开的水菜花。
在哲断的照片中,有羊山湿地特有的国家二级保护濒危植物——水菜花,有“凌波仙子斗新装,七窍虚心吐异香”的荷花,有一大片一大片成熟的金*稻田,还有很多湿地中普普通通的绿色植物。
在龙婆西湖庙拍摄的螽斯。
最惊艳的是哲断拍摄的湿地“昆虫系列”,有螳螂幼虫、七星瓢虫、蜻蜓、豆娘等身影。在他的相机下,每个小动物都是那么充满情趣:毛毛虫披着颜色鲜艳的盛装;蚂蚁在绿叶边缘贼头*脑;清新夏雨后,螳螂自在地停在露珠旁……很多网友看后深深被折服,一些本地网友留言表示,“没有想到在自己的家乡有这么多美好的东西,太让人自豪了。”
在龙婆西湖庙拍摄的蚂蚁。
十多年的奔波和拍摄,几十万张图片,当记者问起是什么原因让他如此执着时,他的回答是:我是一个海南人,我有义务有责任把海南的人文风情传播出去。而其中的山山水水就是他的最爱。
(来源:海口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