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遵谭镇咸凉村委会的一个自然村住着一户名门望族,历代皆有及第出仕者,近现代更是蔚起人文,民国时期出了三个将*,这户火山人家非常不一般。
前两天,我驱车前往儒钟村的时候,路过了一个古村落。原本不会多做停留,但齐整宏伟的村门,却引发了我的好奇心。这是一座近年重修过的崭新村门,从村门门匾上文字得知,该村名叫儒文村,海口遵谭镇咸凉村委会下辖的一个自然村。
真正吸引我的是,村门两旁的对联,其中一幅上书“儒教传家英才荟萃千秋久,文学继世群星璀璨万代长”,看来该村出了不少人才。另一幅上书“先祖硕田无歉岁,裔孙笔耕腾丰年”,难道儒文村不仅祖上发家有道,而且后世子孙更是出类拔萃?带着疑问,我走进了村子。
村里一位老伯听说我来探寻古村,随即热情地将我带进了宗祠。刚进门,两块匾额瞬间吸引了我的注意。一块牌匾刻于清朝道光年间,上书“槐树长阴”,落款恩科举人郑文采。郑文采是恩科举人,曾任雁峰书院主讲,修过琼山县志。能请到这样有才学的举人题字,想必这户人家是一户名门望族。“槐树长阴”,这几个字就有些意思了。“槐树”让我瞬间联想到了刚峰老师曾讲过王氏三槐堂的典故,一经询问方知,正是王氏宗祠。反过来再解读“槐树长阴”,那就容易多了,字面意思在槐树庇护下清新凉爽,寓指王氏子孙在这里开枝散叶,繁荣昌盛。
另一块牌匾上书两个大字“进士”,可别以为有了这两字,就是进士,匾额上方还有一个“恩”字呢!原来,这是块“恩进士”牌匾。恩进士是一个雅号,并不是真正的经过科举考上的进士,真正科举考上的进士称恩科进士,恩进士连举人都不是哦。
从宗祠出来,我十分好奇,儒文村的王氏发源于何处,难道也是王居正族裔一系吗?经老伯指点,我看到了村门上的刻碑,刻碑上记录着儒文村开村始祖的些许事迹。从碑文得知,儒文村开村始祖琼州府万州通议大夫进士王环自南宋到此定居,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为何起村名为儒文呢,据闻是因为古人堪舆地理后,认为此处多出儒家文人,故起此名。从老伯的口述中,得知儒文村从清朝年间相继出了不少文人,民国时期更是出了三名将*。
说罢,在他指引下,我来到了村里的王氏祖居。这是一处很大的宅院,中间有个房子墙壁上粘贴了王氏家族的老照片,还有介绍王均*及其三位儿子王梦云、王梦龄、王梦尧传略。粗略看了下方知,王均*于清光绪四年曾在浙江两县任过县丞,告假回乡后,热衷家乡乡村事业。今咸谅小学的前身惠农学校,就是由他与侄子王安岳创办。
三位将*分别是王梦云、王梦龄、王梦尧,传略文字繁多,我则其重点大致说说。三位将*均为国家的领土完整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做了不少努力,可谓一门三英杰。可叹的是三兄弟晚年分居两岸,生前始终未能聚首,是为时代的悲剧。
王氏祖居一旁有个宅院,门匾上刻着“大夫第”三字,一看就不一般。经查证,“大夫第”就是指士大夫的宅第,主要是文职官员的私宅,想必这也是王氏先贤的一处府邸吧。
每天啰嗦一下,很健康
“槐树长阴”、“恩进士”两块牌匾是幸运的,保存十分完好,也让儒文村文化遗产与宗族家训得到很好的传承。村里王氏祖居整体壮观气派,保存尚且完整,至今留存得很多独特之处。感谢那个不知名的老伯,带我走进了一个繁衍多年家族的历史。时间关系我短暂地离开了儒文村,相信不久的将来有一天,我还会到访,探寻更多的文化印记,与你分享。
来源:阿韬探古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