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治疗偏方 http://m.39.net/pf/a_6329464.html在海口市秀英区法院,有一间法庭的设置与众不同,圆圆的桌子,审判人员和被告同坐一席,庭审时更多的是法官的谆谆教诲。10年前,为专门审理海口基层法院管辖的未成年人刑事罪犯案件,海口市少年法庭应运而生,这也是全省第一家少年法庭。光阴荏苒,年11月30日,海口市少年法庭迎来了10周岁生日。
10年来,海口市少年法庭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强筋健骨,致力于庭前预防、庭审教育和庭后帮教,将教育、感化、挽救失足未成年人的基本工作方针贯穿庭审活动始终,坚持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为原则,在全省创新工作机制形成一套特有的工作体制,逐渐形成“惩、防、教”紧密结合的少年审判保护体系,全方位打造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体系,筑牢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最后一道防线。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0年来,一大批失足未成年人在海口市少年法庭感受到司法温暖,改过自新,顺利回归社会。少年法庭为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年11月30日,海口市少年法庭揭牌成立。
年12月18日下午,海口市少年法庭成立十周年总结表彰大会暨新闻发布会在秀英区人民法院召开,全市6个集体和13名个人获得表彰。
特色审判机制
让失足少年感受温情司法
在一起案件中,未成年人陆某某对检察机关指控的抢劫罪认罪,在庭审现场对自己所犯的错误追悔莫及,坐在他旁边的代理人并不是他的父母,而是来自龙华区妇联的工作人员。陆某某是个特殊的少年犯,他出生不久遭到亲生父母遗弃,13岁时又被养父母抛弃,独自在社会上流浪,案发时仅15岁。因法庭无法联系其法定代理人,才有妇联工作人员在庭审过程中全程陪伴,通过积极沟通、抚慰和教育,帮助陆某某稳定情绪,使他认罪悔过,争取法庭宽大处理。
这得益于海口市少年法庭推行的合适成年人参与刑事诉讼制度,截至今年10月底,合适成年人出庭人数共76人。海口市秀英区法院专委陈斌指出,为切实保障未成年人被告的诉讼权利,海口市少年法庭制定并落实合适成年人参与刑事诉讼制度,建立合适成年人信息库,对个别未成年人被告的法定代理人因特殊原因不能出庭的,依法通知未成年人被告其他亲属或从妇联、共青团等组织选取一名合适成年人到庭,代为行使法定代理人的诉讼权利,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海口市少年法庭的特别之处不止于此。走进少年法庭,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大圆桌,改变传统的法庭设置模式,诉讼参与人围坐在圆桌上,一向严肃的法庭变得温馨了不少,营造出“家庭式法庭”氛围。“这有益于未成年人消除顾虑和紧张,让他们打开心扉。”海口市秀英区法院院长甘文萍说,庭审的整个过程,法官更多地是以谈心的方式从法律、道德、亲情、人生观等方面对未成年人被告进行全面感化教育,“寓教于审”。
法官刘茜还记得今年审理未成年人张某故意伤害案时,她在法庭上心平气和地跟张某谈话。在法庭教育的感召下,张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他因讲“朋友义气”,用美工刀划伤他人脸部、手部,造成轻伤二级。
在张某的判决书上,刘茜语重心长地给他写下了寄语,希望他树立起重新做人的信心。她这样写道:“我有一些话想对你说,你认为为了朋友可以做一切,把自己送进了看守所,不知道你有没有想明白,走过的路不能重来……”
在海口市少年法庭,类似的法官寄语是每一份裁判文书的标配,表达对未成年人的期望,为他们以后的人生指明方向,督促家长加强监管。海口市少年法庭负责人冯南茜说,法官将“教育、感化、挽救”方针融入法律文书制作的背后凝聚着法官辛勤的付出。
法官往往要对案件开展社会调查,在开庭前要对未成年人的性格特点、成长经历、社会交往、犯罪原因等进行调查分析,掌握未成年人被告人犯罪的来龙去脉。陈斌说,少年法庭全面推行社会调查制度,除了法官自己做社会调查外,还可以通过委托司法行*机关、社会调查员等形式进行,这样可以在庭审教育环节、定罪量刑和执行刑罚方式、有效实施帮教上提供参考。
同时,为了让失足少年打消顾虑,重拾自信重新回归社会,海口市少年法庭制定并落实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实施细则,对符合条件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予以封存,最大限度降低失足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对其负面影响,保障其在教育、就业等方面的平等权利。
年3月开始,海口市少年法庭推行“亲情会见室延伸活动”,开展监外亲情会见行动。
庭后帮教
助失足少年涅磐重生
如何让失足少年重新回归社会,海口市少年法庭一直在探索。今年4月,秀英区法院举办“心手相牵阳光起航”帮教签约仪式,海口市博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志愿者与失足少年一对一签约,实施帮教。这次签约是秀英区法院加强与社会专业机构进行合作,帮助失足少年回归社会的一项创新举措。
陈斌说,少年法庭审判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不能简单地一判了之,应更加注重庭后的延伸服务。判后帮教工作一直是少年法庭的重点工作。10年来,法庭通过不断创新帮教工作机制,共开展帮教多人次,取得良好成效,大大降低了失足少年再犯罪率。
秀英区法院高度重视青少年犯罪预防和矫正工作,始终把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放在法院工作的重要位置。通过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帮助,为未成年人撑起司法保护伞。在海口秀英区阳光服务基地,被判处缓刑和管制及免于刑事处罚的失足少年在这里获得重生。志愿者和社工对他们进行“一对一”教育、帮扶,通过技能培训、就学就业帮助等形式,让失足少年重新回归社会。年,“阳光服务基地”服务项目在海南志愿服务大赛中获得金奖。
同时,秀英区法院携手团区委、区司法局,整合志愿者等力量,对判处非监禁刑的少年进行“一对一”帮扶,同时开设心理辅导班,聘请心理专家上辅导课,为失足少年解答人生困惑,让他们能正确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有利于开展家庭教育。
除了整合社会力量,海口市少年法庭注重庭后延伸服务,在失足少年就业就学方面倾情帮教,让他们顺利回归社会校园。今年9月,被判缓刑的16岁少年阿华因为身上大面积的文身,接连被学校拒收,返校之路坎坷。收到阿华家人的求助后,海口市少年法庭负责人冯南茜和承办法官陈国琼带着阿华四处找中职学校。接连被两家学校拒绝后,他们没有放弃,最后在一家私立中职学校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但由于错过了报名的时间,学籍录入系统已关闭,学校却无法录入阿华的学籍。陈国琼立即跟市教育局沟通,解决了阿华的学籍问题,帮阿华圆了校园梦。
多管齐下,多方施策,方能奏效。海口市少年法庭自成立以来,建立网络回访沟通平台,尝试开通法官电子信箱,寄送法官亲笔信、设立“爱心家园”“阳光服务基地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