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晚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老人欲给骗子转账,面对民警劝阻竟称我情愿 [复制链接]

1#

「本文来源:蓬勃新闻」

临近双十一,咱还要擦亮眼睛,谨防各种电信网络诈骗的发生。海口警方近期就通过预防机制,及时发现并制止了一起受骗转账事件,避免了进一步的财产损失。

眼前这一幕发生在海口市东山镇的一个银行网点内。视频中,一名民警在电话中和一名男子对话。据当事民警和银行工作人员介绍,11月2日那天,一名70多岁的老人前来转款,柜员发现异常但劝阻无果,无奈只能立即报警,于是就发生了新闻开头的这一幕。而说起这名前来转账的老人,银行职员并不陌生,因为老人多次莫名的要求已经引起了大家的警觉。

银行理财经理王恺丽:10月份的时候,他来过一次,他一来就跟我们讲,他想要转账,然后转的公司比较陌生,包括它转账的目的,虽然他钱不是很多。第一次转多,我们问他什么目的,他说办一个证,我们就觉得有一点异常,就施行了劝阻,10月份当时他听劝了就回去了。

工作人员介绍,这名老人每次来转款的时候,都是把转款账户和金额写在了纸上,并且声称转钱办理行医的营业执照,这种明显违反常识的转款理由也让柜员感到了异常。

银行理财经理王恺丽:因为我们日常居民过来办业务,基本上网点不会有对公账户的名字,但他这个就不是个人姓名,就是个公司的名字,可能职业习惯,就觉得有点不对,更加有点可疑了,我们就施行了多方劝阻,但是他反应很激动,有点像闹脾气那种。

在劝说无果之后,柜员们拨打了报警电话,辖区东山派出所的民警立刻赶到现场进行劝阻。让大家意外的是,即便民警表明了身份,并劝阻老人不要转款,可这名老人却非常的固执,执意要转账。

海口市公安局秀英分局东山派出所教导员林国斌:这个老人比较固执,反复的劝说,他执意都要转,他说你说的有可能是真的,但是我情愿去试一试,我宁愿去损失这个钱我也要去试,他是这么跟我们说的。

在口头劝说无果之后,民警也立刻拨打了对方的电话,要求对方出示公司相应资质和合同样本,而对方却一直没有能够出示。并且对方声称自己的正规公司,但又表示身边没有纸和笔,这也引起了警方的警觉。在咨询相关部门之后,民警确认,按照相关规定,当事人并不具备办理资质证书的资格,所谓花钱办证更是天方夜谭。

海口市公安局秀英分局东山派出所教导员林国斌:根据老人联系人联系号码,跟对方拨打电话,进行了详细了解,初步确认这是一起诈骗。

最终,在多方劝阻之下,老人终于反应过来。目前,警方已经将相应线索发往所在地公安机关进行进一步调查。

个人信息泄露遭“剧本”精准诈骗令人防不胜防

东山派出所民警在劝阻老人之后,也针对老人被骗的经过进行了调查,确认这是一起精准性电信诈骗。民警介绍,受骗老人是一名来自河南的“候鸟”,愿望是在当地开一家针灸按摩店,但一直没有取得相应的资质,而他也在网上通过咨询和搜索的方式进行过相关业务的查找,并留下了自己的个人信息。

海口市公安局秀英分局东山派出所教导员林国斌:是想办一个行医资格证,他就网上发现了有这么一个人可以跟他联系,那边就说先期交块钱的培训费,培训完了就有可能会得到这个资格证。

今年10月份,对方以培训机构的名义与老人取得了联系,起初只是提供相应的法规咨询和建议,随后就表示自己能够帮助花钱拿到从医资格证书。而在这个过程中,老人渐渐丧失了警惕,几乎完全相信对方。

海口市公安局秀英分局东山派出所教导员林国斌:个人的信息泄露之后,就会给这些诈骗分子有机可乘,然后得到精准你的需求,进行精准诈骗。

警惕!有人“卧底”快递公司窃取面单信息贩卖

事实上,这种基于个人信息泄露的诈骗手法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精准诈骗。而在你我的生活当中,个人信息是否真的安全呢?临近双十一,警方就破获了一起大批量盗取邮件面单个人信息并非法贩卖的团伙,给我们再次敲响了防骗警钟。原来,今年9月初,浙江省一家公司报警称,陆续接到消费者电话,称个人信息遭到泄露。

当事外贸公司负责人张先生:能清晰的表达出他的订单号、手机号、购买人跟收件人的信息,其中也有个别消费者还真上当了,有被骗几百块钱这样子。大概过了一个礼拜左右,我们这边就收到将近、个诈骗电话这样的反馈。

警方也立刻开展相关调查并取得线索。

快递公司网点负责人陈先生:那天有人报告跟我说有人在拍照,就是在分件区域,他蹲在那里一个一个这样拍,(都是)发出去的件,每个他都在拍,所以说已经有好几个泄漏出去了。

据警方了解,这个犯罪团伙为了获取邮件的个人信息,通过临时应聘的方式进入快递公司,然后利用整理包裹的机会,偷拍个人信息并售卖。

犯罪嫌疑人何某:多的时候最高有一次我记得,应该就差不多(每张照片)八毛,他(上家)说他那边的成交金额,应该是一块二。

犯罪嫌疑人李某:下午五六点钟去拍,拍一个多小时,七毛钱一张,当天大概能赢利三四百块钱。

目前,警方已经成功破获该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9人,查获邮件个人信息余张。

记者调查:多数快递单不设防收件人信息“裸奔”

双十一即将来临,针对个人信息安全问题记者也进行了走访。采访中,相当一部分居民表示,接到过能报出自己姓名和身份的诈骗电话,另外几乎所有的居民都表示,接到过较为精准的营销推广电话。

海口居民:至少是知道我叫什么名,我自己的公司,这些我觉得都是属于隐私。

海口居民:我小孩的名字,然后查询到我的电话,查到我哥的电话,连他姨的电话也查得到,太多了。

海口居民:他能把你的名字正确叫出来,手机号什么的他都知道。

双十一期间,会有大量包裹流通,而附着在上面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又是否引起了百姓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